國術之詠春
國術
指中國傳統武術。也是對武術的尊稱,凸顯其強身衛國的重要性關
于國術還有另外一種說法:只殺敵,不表演的武術,就叫國術。
國術,所謂“國”,就是強國、強民!所謂“術”,就是技巧與藝術。
練之,一來可防身,二來可強身健體、修身養性,這就是它的術。
國術者,古今同意,國之術,修身之藝也!
修煉國術,更多的是為了強一國之民的精神、體魄。
武術者,強身健體;國術者,保家衛國。
詠春拳
武術是與人們所熟知的中醫、京劇、書法并稱為中國四大國粹。做為四大國粹之一,可見中國傳統武術蘊含著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以及中國人民的智慧。詠春拳,形意拳,太極拳,八卦掌是傳統武術的代表。而如今被世人所熟知詠春拳,不知不覺間早已走向世界各地,當之無愧的成為了現代社會時尚的代名詞。
詠春拳創始于五枚師太,始現于清中葉,五枚師太是清初的少林派弟子,
有說她還是少林白鶴拳高手。由于福建南少林被清政府所焚,她為了避禍,隱居于川滇邊界的大涼山,因見蛇鶴相爭而創出詠春拳,后來便傳于嚴詠春。
嚴詠春及后下嫁梁博儔,其后更隨其夫返粵并將其武技傳與博儔,因此其夫盡得詠春之所傳。此為詠春拳之第二傳,時在嘉慶未年。博仇因與紅船中人友好,并常與其友梁蘭桂、黃華寶及梁二娣等飲酒論技,博仇更將詠春拳與華寶等人交換紅船之名技六點半棍。及后更與華寶等人隨紅船漂流,在此期間,他們更日夕鉆研,苦心練習,不兩年己盡得其秘奧了。梁蘭桂、黃華寶及梁二娣等可稱之為詠春拳派之第三傳。少林六點半棍更為習詠春拳者必修兵器之始也。
由于詠春拳可以輕易化解公安戰士的格斗擒拿術,詠春拳在上世紀60年代在全國遭到封殺,禁練的局面,大大阻礙了詠春拳的發展。后因一代武術家李小龍將截拳道推向世界,即讓詠春拳也走向了世界。作為中國國術的詠春拳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,它包含著中國人民素有的謙虛的態度,仁忍的大智慧。國術文化的傳承不僅僅是一種歷史的責任,也是一個民族生存和發展的利器。作為當代中國人,讓我們一起弘揚國術文化,傳承詠春精華。
李小龍截拳道
(英譯:Jeet Kune Do)
截:即“攔截,阻截,防守”。
拳:即“攻擊,反擊”。
道:即“方式,方法”。
是由李小龍先生在詠春拳的基礎上融入了拳擊,擊劍,泰拳等世界武道精華的“現代街頭格斗術”。
德松國際詠春拳學苑歡迎您的加入……